學術主持:范迪安
展覽時間:2016.12.23 – 2017.1.3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 1層1-9廳
支援單位: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工筆畫學會
承辦單位:山東魯信文化傳媒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美博文化(北京)有限公司;山東泰山文化藝術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81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

歷史回顧部分參展藝術家(按拼音排序):
陳孟昕、馮大中、何家英、林凡、劉金貴、牛克誠、孫志鈞、唐勇力、王天勝、蕭玉田、謝振甌、喻慧、張策

學術提名藝術家(按拼音排序):
安佳、白樺、陳林、程保忠、董婷竹、方政和、高茜、杭春暉、何劍、賀祖斌、黃歡、黃威、賈寶鋒、姜吉安、焦洋、金沙、李傳真、李戈曄、李金國、李月林、欒劍、羅翔、馬靈麗、彭劍、秦艾、任力翰、譚斐、譚軍、塗少輝、王宏州、王牧羽、王煜、魏為、夏荷生、徐華翎、徐累、顏海蓉、葉紫、曾健勇、張見、張天幕、章燕紫、鄭慶余、朱小坤

全國徵集入會藝術家(按拼音排序):
陳繼亮、陳夢希、陳少華、丁奕翔、范凱、高金笙、高佩育、管海龍、郭文松、韓茂遠、洪仲突、黃汝祥、黃霞、蔣平、焦寶華、黎墨、李金朵、李天鎖、李學志、李穎婷、李玉旺、栗玉瑩、劉學雲、劉雨衢、陳晨、呂國亮、閔文婧、史振亮、是幽燕、宋國超、宋立欣、孫陶、孫玉亭、孫媛媛、孫照、田野、王爽、王鐵漢、王小平、王長流、王忠、汶振鑫、翁毓銜、吳妍、徐欣、徐梓軒、閆濤、楊建兵、楊淩媛、楊志斌、姚向東、于魯瑤、原曉軒、張春霞、張存玫、張亮、張眾、趙汝芹、祝建華

在當代中國美術的發展中,工筆畫藝術持續地呈現出蓬勃活躍的態勢,這是十分喜人的景象。工筆畫壇幾代藝術家堅持弘揚傳統,深研學術,沉潛創作,在不斷拓展表現主題的同時,也不斷深化對工筆畫藝術語言的研究,努力開拓當代工筆畫創作的新境界。毫無疑問,連續舉辦的「中國工筆畫作品展」對推動這一景象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展覽既注重彰顯老一輩藝術家的創造精神和治藝風範,又積極鼓勵中青年藝術家探索創新,成為工筆畫創作成果展示與交流的重要平臺。

姜吉安 茶敘帖 2016 現成品繪畫 133x58cm、56x13cm

「2016·中國工筆畫作品展」欣逢十屆,已成品牌。這項展事在此之前連續舉辦了九屆,時間的跨度長達30年,幾乎貫穿了工筆畫的整個當代發展歷程。此屆展覽延續了上一屆「工·在當代」的主題,體現了一種學術信念:呈現工筆畫領域多維度的實踐探索,在理論上將其推向深度,在社會認知將其最大化,以期把工筆畫推向一個更寬闊的領域和視野。在展覽構成上,通過歷史回顧、學術提名、全國徵集三個板塊,將工筆畫領域的老中青三代人的創作面貌相對完整地展示出來。尤其是學術提名部分,重點關注工筆畫領域的中堅力量,通過個案的形式呈現工筆畫在當代語境下的一些重要特點。

姜吉安 絹本紀 之二 2016 現成品繪畫 87x79cm、70x5cm

在我看來,「工·在當代」的意涵有三個維度。首先是在創造精神上「工」的價值:「工」為形態,亦為語言,重要的是作為工筆畫形式語言的價值所在,是在當代需要重振的「工匠精神」。工筆畫是一種具有時間性、需要沉浸巨大勞動的繪畫形式,除了藝術家的表達主題和表現方式之外,精神投入和研究性的投入,均需要被關注。這種蘊含在工筆畫之中的藝術精神,是工筆畫不斷走向精進、達到精湛的動力。

杭春暉 深藍馬賽克 A型 2016 紙本設色、木刻浮雕 65x60cm

其次,在社會接受層面,工筆畫提示人們在當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沉下心來品味藝術,蒙養心靈。工筆畫獨有的意境和豐富的形式語言細節,能使觀眾獲得更多的視覺體驗,增加文化藝術的涵養,在欣賞工筆畫不同形貌的同時,能夠理解和體驗「工」的美學意境,在「工」的精神層面獲得更多感知,從而更好地實現展覽的社會文化價值。

杭春暉 夜宴 A型 2016 紙本設色、木刻浮雕 45x92cm

再次,「工」要落在「當代」。和其他藝術門類一樣,工筆畫也面臨著傳統的當代轉換與創造這一文化課題。工筆畫是一個開放的領域,它在歷史發展中具有不同的時代特徵,表達了不同時代的生活景象、社會關切,乃至於美學追求。工筆畫藝術之所以能綿延數千年,有著不竭的生命力,就在於它是一個開放的視覺思維與藝術表現系統,在媒介、技巧、展示方式上具備了兼融中西、會通古今的可能性。

 

今天的工筆劃藝術家尤其是中青年一代,知識結構更豐富,對圖像的感知能力也更強,他們利用工筆的形式和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個性感受和學術追求,拓寬了工筆劃的表現力,為弘揚傳統精華、開拓新領域做出了貢獻。他們的藝術探索,不僅反映了工筆劃在今天這個時代獨特的發展面貌,也在創造新的歷史。

 

——「工 · 在當代 — 2016 · 第十屆中國工筆畫作品展」學術主持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范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