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實況:「夢境邊緣」-高行健個展

展期 Date | 2013.6.29~7.28
地點 Venue | 亞洲藝術中心台北二館 Asia Art Center Taipei ll
地址 Address | 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二路93號 / No.93, Lequn 2nd Rd., Taipei City 104, Taiwan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改執畫筆:「繪畫從語言不能表述的地方開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夢境邊緣-高行健個展》(The Edge of Reality: Gao Xingjian Solo Exhibition),2013年6月29日於亞洲藝術中心大直館開展。已經把台灣當家的他,此次以「畫家」身分親自現身記者會與開幕酒會,談最新的創作心境。
高行健,1940年生於江西贛州,集小說家、劇作家、畫家、攝影師、電影及戲劇導演之身分於一身。華人文學經過一世紀的等待,2000年高行健獲頒諾貝爾文學獎,而在本展中可以發現高行健更是一位才華洋溢的畫家。
睽違三年,由亞洲藝術中心再度舉辦的個展《夢境邊緣-高行健個展》,透過水墨渲染出的黑白灰,造成細微變化,引領觀者進入「閉上眼睛」的空靈世界,其中黑色的剪影彷彿觀者的投射,搜索內心深處的感悟。面對現場展示的20件新作,高行健回憶,「我的第一個創作是在十歲,伯父送給我一個白面筆記本,開始了第一篇小說,同時也畫畫。但一直到我在藝術上成熟時,才明白繪畫跟文學是完全不同的表述。」高行健起初學習西方油畫,1970年代末期因擔任作家巴金的翻譯,得到了訪歐的機會,參觀羅浮宮後覺悟到一個在東方文化中生長的人很難追上歐洲的油畫水準;但當看到畢卡索的水墨畫時,高行健說「我驚訝大畫家對水墨的理解如此淺薄,不了解水墨畫可以有多少可能性」。高行健因而放棄油畫,專攻水墨。繪畫是純然的視覺表現,因此他在作畫時放棄一切語言的思考方式,一、兩個月完全不閱讀、不寫作,讓自己完全進入想像、創作的迷狂狀態。
當談到為何將水墨畫在畫布上,「我是第一個在畫布畫水墨的畫家」,他說是因為宣紙的尺幅限制,作品太小不適合收藏在美術館,也因此為水墨畫開拓新的可能。關於風格和內涵,他認為正如自己在《另一種美學》中所說的:「我從中國傳統的寫意出發,想達到空間的深度,並非來自那現實觀察的景深,而是內心視象的縱深。」從自身傳統出發,高行健筆下是融合東西方美學與技法的新形態水墨,獨樹一格。
亞洲藝術中心從90年代就開始推廣他的繪畫作品,讓這位重要的藝術家能以台灣為基地,不斷發揮他的影響力。開幕當天商界、政界、藝文界人士到場,更有重要的高行健水墨作品之藏家現身,國際媒體皆與藝術家互動熱烈。高行健和經營亞洲藝術中心31年的李敦朗董事長是老朋友,李敦朗認為得獎前後的高行健沒有什麼不同,他說:「高行健知識非常豐富,待人接物修養很好,卻也大膽表現批判性格。但你不能完全了解他,內心深處有他自己的孤獨。」高行健表示現階段專注於繪畫,不打算再寫長篇小說,今後以繪畫和電影為主要創作重心,73歲的他,人生和創作都進入另一種新境界。
《夢境邊緣-高行健個展》展出至7月28日,請至亞洲藝術中心位於大直的台北二館(中山區樂群二路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