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剛 ‧ 寂弦激韻 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

霍剛 無題66 1966 油彩 畫布 80x100cm
藝術家:霍剛
展名:霍剛 ‧ 寂弦激韻
展覽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 二樓2A~2B
展期:2016.05.28 – 2016.08.07
亞洲藝術中心甫結束「1960-台灣現代藝術的濫觴」群展,參展藝術家霍剛隨即開啟台北市立美術館個展「霍剛‧寂弦激韻」(Reverberations‧HO KAN)。展覽囊括其50年代中期跨越至今作品,創作演變從超現實到幾何抽象構成,從台灣走向歐洲,伴隨現代美術運動各個階段歷程,積累相當豐富可觀的畫作。展出包括:油畫、素描、攝影照片、歷年展覽畫冊陳列,以及紀錄訪談影片。

霍剛 集1~8 2009 油彩 畫布 240x280cm (octaptych)
霍剛1932年生於南京, 1951年向李仲生學習現代藝術,其思想畫藝受影響至為深遠。早期的繪畫多為捕捉「意象」,充滿超現實風格的神秘性,色彩多為中性或低彩度光線較為陰暗,羈旅米蘭之後,延續超現實探索,但輪廓線趨向理性幾何抽象,建立其繪畫語言的轉變階段。60年代中期以後,霍剛畫作的表現形式已趨於硬邊構成,而精神上卻傾向於視覺詩性,圓點與線形色彩構築畫面,隱寓向隨機非可預期的動向空間,呈現畫外之意。從70年代的作品表現迄今,畫中色彩愈來愈濃烈鮮明,構圖也趨向明快簡潔,常見對稱性與突發性現身的點、短直線交替展現。

霍剛 無題 1955 油彩 畫布 26.5×39 cm
關於藝術家
霍剛1932年出生於南京,本名霍學剛,1949年來到台灣。1950年就讀台北師範學校藝術科,1956年籌組「東方畫會」,吸收西方現代觀念與技法,受達利、米羅及莫迪里阿尼等影響,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藝術形式。1964年前往義大利,受「龐圖」運動(PUNTO)啟發,將所學與東方的「靜觀精神」結合,調和出李仲生所強調的「東方主義」精神。以中國美學為基礎,書法、金石印刻成為創作靈感的元素,形式上以新古典主義及超現實主義為主。他曾於景美國小任教,擔任全省國民教育巡迴輔導團美術輔導員,推動台灣美學教育。重要展覽包括1979年於義大利的馬且拉達美術博物館個展,1981年台灣博物館的「東方、五月畫會成立二十五週年聯展」,與1999年的「李仲生師生展」,並曾於義大利、瑞士舉辦多次個展。近期展覽為2016年於台北市立美術館的「霍剛.寂弦激韻」,以及由台北亞洲藝術中心舉辦的「1960–台灣現代藝術的濫觴」。

霍剛 無題72 1972 油彩 畫布 70x60cm

霍剛 無題 1984 油彩 畫布 50x40cm

霍剛 無題98-1 1998 油彩 畫布 40x50cm

霍剛 視界2 2010 油彩 畫布 50x50cm

霍剛 HK NO.31 2012 油彩 畫布 109x79cm

霍剛 十五之三 2015 油彩 畫布 130x97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