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場:倫敦奧林匹亞
展期:2015/5/21-23
攤位:B2

亞洲藝術中心榮幸宣佈將於2015年5月21日至5月23日,參與倫敦藝術博覽會Art15 London,強勢呈現多位著名及新生代的現、當代藝術家的系列及最新作品,包括李真、潘信華、楊識宏、應天齊、王天德、葉仁焜、陳彧凡和馬樹青,等八位藝術家。多年來,亞洲藝術中心致力推廣具有東方底蘊的現、當代藝術,持續地為年輕新秀及知名的藝術家提供國際化平台。

李真早期涉獵佛學道家,在自由創作的精神中融入自我攝心之情感,吸收東方傳統與西方雕塑、及原始非洲大洋洲等藝術養分,更結合當代思惟,不受傳統束縛。繼美國弗萊伊美術館及巴黎凡登廣場的個人雕塑展,李真也將於今年五月在法國坎城影展展出作品,同時進駐歐洲兩大城市!

潘信華對水墨的著迷在他的繪畫之中一覽無遺-其夢幻詭異的風格表現,任意穿透在諸多錯置寂靜空間中,結合著近乎冷漠旁觀的怪異人物,構成他畫面引人迷惑遐思的距離感。

身為首位進入紐約MOMA P.S.1的華人藝術家,楊識宏近期畫作中抽象的表現更趨純熟,他再現自然風物、建構抽象色面、演繹符號,將外在景物抽象化,表現自我內心的跌宕。

連續三次進入威尼斯雙年展的應天齊,反芻中國的歷史記憶,以綜合媒材油畫營造出獨特的二維平面與三維空間的視覺效果,利用不同層次矩形色塊的排列,表現出漫長歲月的歷史遺痕。

王天德的「後山圖」系列作品則以火灼取代毛筆書寫,將灼空的山水或書法創作覆於古代石碑拓片和冊頁之上,營造出一種與古代互相對視的氛圍。

自2014年受到台北藝博會新人特區(MIT)的肯定後,台灣新生代藝術家葉仁焜也將於倫敦嶄露頭角。身為2010年第三屆台北當代水墨雙年展新秀獎首獎得主,葉仁焜細膩的筆觸與洞察力似乎是當代城市的一首慢板,滑過被遺忘的角落。

陳彧凡當年以木蘭溪計劃成名,緬懷中國家鄉、凝聚群體人民的記憶。現在藝術家透過機械般精準的手工技法,即時提出對於事件當下的看法見解,無須贅述–作品貌似簡潔,實際肌理豐富並帶有溫度。

受德國抽象體系薰陶的馬樹青則是利用厚重的顏料反覆重疊色彩,減少畫面指涉的想像;色彩在畫框邊緣碰撞出豐富的肌理,使創作過程中的「時間」和「空間」成為可觸之物。

首度參加倫敦藝博會即聚焦東方首先具備創造性的精選作品,延續著新東方精神,重新演繹中國底蘊,也同時跨足當代領域,延伸並豐富了對藝術的闡述。亞洲藝術中心今年主力於歐洲推廣,持續為藝術家尋求新的舞台,與歐洲藝術圈分享亞洲藝術新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