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藝術中心祝福您新年快樂,新春飛揚- 回顧2014,展望2015

自2007年亞洲藝術中心提出「新東方精神」的理念後,即致力於推廣藝術家與國際平臺接軌,成功完成眾多大型項目如威尼斯雙年展、李真巴黎凡登大型雕塑展、Discovery Channel《華人藝術紀》等。回顧2014年,我們回歸自身,沉澱,並重新梳理藝術家的創作脈絡,同時也投入實驗性與研究領域,讓新生代藝術家激發不一樣的藝術觀賞角度,在美學中挑戰思維的邊界。
「水墨」做為一種中國傳統媒材,以及其背後深沉的文化意涵和創新的可能性,近年來引起西方強烈關注。而「當代水墨」的轉型過程,在國際藝壇上又代表甚麼意義?2014年臺北與北京分別舉辦兩檔當代水墨展:亞洲藝術中心臺北二館的「即體成形-鄭重賓與他的水墨媒介」,以及亞洲藝術中心北京的「釋放未來-中國當代水墨邀請展」,邀請重量級藝術家與學者,透過論壇產生古今對照的思辨與對話,發掘中國當代水墨藝術的豐富性與複雜性。
新東方美學的綜合媒材創作部分,臺北與北京也分別舉辦了「迷牆-應天齊個展」與「微象亦無形-瞿倩梅新作展」,以材料為思想載體,使具體而微的物質昇華至抽象概念,展現藝術家或內斂、或滄桑、或激昂的東方文人底蘊。
醞釀一年,亞洲藝術中心於2014下半年度舉辦年度大展「複調的詩學-楊識宏個展」。首度臺北一館與臺北二館同時開幕,回顧藝術家近半世紀的創作歷程,並由知名學者蕭瓊瑞教授擔任致詞,開幕當天引來眾多學術界、藝術界人士蒞臨。其豐富的論述與文獻亦集結於亞洲藝術中心出版之畫冊Yang Chihung 1967-2014,為至今蒐錄藝術家資料最完整的書籍。
北京旗艦畫廊空間亦於11月展出「荒徒-李真凡夫系列首展」,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殷雙喜擔任策展人。不同於以往圓潤平和的墨黑銅雕,「凡夫」系列以崩裂的土塊隱喻人性傷痕,讓熟悉李真的觀眾發掘藝術家敏銳卻又帶點悲憫的觀察力,反思當代社會快速運轉下所造成的扭曲百相。
展覽之外,2014年我們亦在UBS瑞士銀行新加坡分行與永豐金控臺北總行分別籌畫李真與楊識宏講座,並參與「藝術北京」與「台北藝博會」和「台北藝博會-新人特區」單元,同時出版李真第一本英法雙語畫冊Monumental Levity of Li Chen (李真-既重又輕),邀請法籍資深編輯Dimitri Bruyas主筆,以西方人的角度,重整藝術家的創作理念,藉此持續積極與國際藝術愛好人士交流。將藝術不只是視覺欣賞,更實踐「跨國際」、「跨領域」的教育和啟發功能。
2015年1月底,中國年前夕,亞洲藝術中心臺北二館舉辦「不是繪畫-關於繪畫邊界的探索」,展出5位中國備受矚目的新生代藝術家:陳彧凡、董大為、李姝睿、李易紋、馬樹青,分別以自己的方式,挑戰觀者看畫的態度,開啟「繪畫」更多的可能性。此展覽亦正式宣示亞洲藝術中心推展藝術邊界的決心,在深耕「新東方美學」之外,也將引領民眾探索當代思潮。
亞洲藝術中心穩健邁入第33個年頭,因為堅守原則,所以每一步都走得紮實。展望未來一年,我們將繼續以獨到而專業的眼光,帶進優質且當代前衛的展覽,注入新生代的活力,2015年5月即赴倫敦Art15 London展出,以及楊識宏10月在日本東京上野之森個展,皆精彩可期,期許您們一同關注、一同成長!
亞洲藝術中心
北京:2015年2月13日 至 3月4日閉館,3月5日(四)開館。
臺北:2015年2月16日 至 2月25日閉館,2月26日(四)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