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天德
b.1960
1960年生於上海,1988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現任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傳達設計學院院長,復旦大學藝術設計系主任,教授。作品被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香港藝術館、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深圳美術館、JP Morgan Bank等藝術機構收藏。
2002年在巴黎期間,王天德偶然因為煙頭掉落宣紙上,引起畫面意外的燃蝕效果。此一場景讓他靈機一動,進一步發展為創作手段;從此,為水墨藝術揭開了另一新的空間維度。2012年,王天德雖然繼續以香燒燙書法和水墨山水,作品形制卻出現了新的轉變。他在山水畫面的上下或左右兩側,拼接了歷史碑石的拓印──甚至拿原碑一起並置。此一發展肇因於他稍早在蘇州地區蒐集了一些可以上溯至明清時期的文字碑石,不僅提供他進一步的創作靈感,更幫助他找到彌合文化斷裂,重新對接傳統的途徑。
來到2014年,王天德進一步為作品注入歷史內容。回顧2012年之前的十年,藝術史式風格雖然一直是他基本的創作模式,其挪用或擷取傳統書畫文本的手段,卻偏向刻意的懸宕或阻斷,甚至有意識地放空文字的語意,令觀者難以定義其語境。不無反諷的是,他的書法和山水雖因燒燙而呈現鏤空之狀,亦不乏空間的暗示性,實際卻宛若迷離的紗帳,遮蔽、阻延,甚至抗拒觀者的視覺與身體進入。這種消極地不提供文脈或閱讀線索,致使人們不得其門而入的疏離狀態,如今已經因為藝術家主動引進真實的歷史物質文本,而出現轉機。
高明潞曾經評價:「王天德的獨特之處是能夠把美學隱喻和社會隱喻不露聲色地結合在一起。把這些似乎和水墨無關的材料和水墨畫在視覺和聯想上達到統一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