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名 | 蹩脚症候群 – 廖堉安2011个展 |
艺术家 | 廖堉安 |
展期 | Jun. 25 – Aug. 7, 2011 |
地点 |
台北市立美术馆
台北市10461中山北路三段181号
|
蹩脚症候群 – 廖堉安2011个展
一直以来,艺术作品特别是架上绘画,被认为还原到初始创作环境才有被准确感受及阅读的可能性。继2003年获《台北美术奖》首奖后,艺术家廖堉安重回美术馆以个展完整呈现近期创作,透过彻底重置制式白色立方空间,改变橱窗式的观看经验;精彩的绘画作品,加上展间里计算机椅、和室椅的设置,邀请观众身体参与,进行一场情境式观看旅程。
驻足画作前,作品人物的量感与动态彷佛是观众的投影,瞇起双眼,想更看清这些人物面孔时,头发变成恶魔的手,细心雕琢的发丝令人神经紧绷。再次屏住呼吸,还在无法理清剧情的当下,人物扭曲的脸部表情、疲软的肢体动作,引领我们进入另一个哑口无言的尴尬情绪状态。
廖堉安透过创作,强烈突显现代人们所面临的许多文明病症:扭曲的心灵、装盲者、装瞎者,它无关寻求会心一笑的能可性,而是透过画中人物,突显这些病症无声无息的,入侵蔓延在日常生活,改变着当下社会思维结构。不合逻辑的角色组合,是当下荒谬失序社会的缩影,平整线条的歪斜,一不小心失去平衡,主角随时将摔跌出框架外。所有的人物都在压抑、止住原生情感,透过畸形的制约,好把持住眼前这既「蹩脚」又平衡的瞬间状态。
艺术家强调去除自画像的创作初衷,我们感受到「入戏」很深的艺术家在概念转化过程中,以文明病的心理模式下创作。他使用纸胶辅佐,构图精准,接着以笔刀一笔一画,一丝不苟勾勒出上色区块。细节部份充满平涂的堆栈,大胆挥洒的色彩只顾埋在一层又一层貌似包装纸的图腾下。繁复耗时的绘画过程中,构图、色彩被精密的计算,近乎神经质的反复动作,艺术家压抑的情绪也在画布肌理上一览无疑。而画中人物于是乎也就像被一层又一层绚丽繁华的糖衣包裹,企图掩饰黑暗的真实内在。相较于新媒材的创作,绘画需要长久的养成过程,本次展览多数作品采纸胶区隔遮盖手法,颜色的分布组合仰赖艺术家的色彩记忆经验,就此也可窥见他长期逐渐培养出的色彩运用纯熟度及精准度。
此外,画框外、展间里作品之间的空隙出现许多现成物,像是画作里面人物企图与真实社会接轨的触角,观众甚至被鼓舞着边玩弄这些现成物边欣赏作品。精神抖擞、约定俗成的观展行为在此展场回馈效益不大,在违反严肃美术馆氛围下,一场跨界生活剧正要开演,观众就此化身为舞台剧一角,进入艺术家的世界。
这样的情境某种程度也宣示,许多现代文明人,专心于一件事几乎是不可能,线性的思考已不足以应付,尽管分神的观看吧!把玩够了,在椅上休憩够了,重新回看画作,又将是不一样的感受。
文/吴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