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风

1926-1997  艺术家 CV

杨英风,字呦呦,1926 年出生于宜兰,1997 年逝世于新竹。曾先后求学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现国立东京艺术大学)、北平辅仁大学美术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等,并于六十年代前往义大利国立罗马大学雕塑系及罗马造币学校进行艺术研究。除了曾任教于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 ( 现国立台湾艺术大学 ) 、淡江大学、铭传大学,亦于海内外数十次展出,包括1970年于日本大阪万国博览会代表作’凤凰来仪’景观雕塑。杨英风一生创作二千五百余件,包括漫画、版画、雕塑、雷射艺术、景观雕塑与建筑规划等各类作品,获殊荣无数,是台湾战后最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并出版三十册艺术作品及史料全集。

杨英风对大自然的喜爱,源自幼时生长于钟灵毓秀的宜兰,日日与山水为伍,使他在泥塑及剪纸中蒙发了热爱艺术之芽。在东京美术学校建筑系的求学历程,以及义大利旅居三年的经验,反而使杨英风体认到东、西文化及美学的差异,舍西方科技及物质的过度使用与发展,而渐渐地领悟中国哲思追求人类 ( 微观 ) 与自然环境 ( 宏观 ) 交融、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之哲理。

自幼即是虔诚的佛教徒,杨英风震慑于中国北魏时期大佛造相庄静、纯朴刚健,因而舍弃传统佛像造相中繁杂的纹饰,将空灵意境转化为抽象造型语言,他的’佛教系列’可称是台湾佛教艺术创作品的最上作。后因良好机缘,杨英风得以深入台湾农村,将所见所思应用于’乡土系列’的版画与雕塑创作,刻画出农民的朴实与坚毅,为台湾早期的乡村及人民生活作了一个详细的见证。随后的’太鲁阁山水系列’,则是杨英风对太鲁阁壮丽奇伟景致感动印象的具体再现,他将灵山俊川的气魄和神韵浓缩在作品之中,以表达对大自然鬼斧神雕的礼赞。晚期的不锈钢系列作品是杨英风创作生涯中的成熟期,寓中国生态美学及佛家哲思于现代的媒材,以及简洁的抽象造型中,单纯、光洁的不锈钢镜面反射,将周遭环境与观者纳入其中,或以圆弧、曲线的视点柔化环境氛围,使作品本身圆融具足、与环境、观者相谐,而至’天人合一’之境。

杨英风终其一生以中国魏晋时期自然、朴实的生活美学,为景观雕塑创作之核心精神,并以创作提升人们的生活环境。学贯中西的杨英风,坚实的写实功力,并非只是复制西方人体比例的素描,而是以西方艺术技能来观察、展现自己生活的东方世界。他的艺术创作师法自然、尊重自然、美化自然、保护自然,并融于大众的生活。正如同他的字’呦呦’取自”诗经.小雅.鹿鸣”,觅得甘泉的野鹿发声呦呦,乎朋引伴共引清流,杨英风以奉献、赞颂的精神,期望塑造超越时空的文化永恒意象。

ARTWORKS

辉耀 ( 一 )

厚生

龙啸太虚

天下为公

常新

东西门

凤凰来仪

满足

如意

卖劲

运行不息

水袖

有容乃大

山水 ( 一 )

造山运动

太鲁阁峡谷 ( 小 )

龙穴

南山晨曦

梦之塔

太极 ( 一 )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