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名 陳彧凡
藝術家 陳彧凡
主辦單位 A+ Contemporary 亞洲當代藝術空間
展期 Oct.31-Dec.6, 2015
開幕 Oct.31 (Sat.) 3pm
地點 亞洲術中心 台北二館

陳彧凡

A+ Contemporary 亞洲當代藝術空間榮幸地宣佈,我們即將於2015年10月31‭日下午3點於台北亞洲藝術中心二館舉行「陳彧凡」同名個展開幕式,是中國藝術家陳彧凡在台灣的第一次個展,展覽將持續至2015年12月6日。‬

陳彧凡的作品圍繞著視覺的結構與意念的強度,並借由物與空間的集與散,構成了他獨特的藝術實踐。作品由點和線組成的平面,面與物構成空間,再以疊加與重復行為發展出時間的線索,這是藝術家與材料的溝通過程,也成為陳彧凡的一個重要的主題——像是一種自我體驗的修行;以當代藝術的角度來看——是一種觀念性行為藝術。

在80年代的中國,抽象性或是使用非符號性的作品在當時充滿社會政治現實的藝術主流話語中是具有反抗性的意義。在表現形式上選擇「抽象」的中國藝術家們,這是一種抒發心靈的出口,一種不被現實所淹沒的積極逃避;於是在此,就不能將陳彧凡與西方抽象表現藝術划上等號。或許是可以回到他人生的出發點福建莆田,2011年借由以故鄉的木蘭溪為主體的創作「木蘭溪計劃」‭(‬陳彧凡、陳彧君共同創作‭)‬,不僅是強調在藝術家的個人生活、歷史和記憶,更是突顯出陳彧凡在創作中回溯文化主體與生命源泉的特質。雖然作品在具體的形象上抽離,但其實內在富含著敘事性、文字性與東方的哲學性,中國的策展人在解釋陳彧凡的創作上,形容他是的指向一個「道」和「禪」的意念空間。‬‬

這次台北個展的作品中,節選了陳彧凡不同時期的系列作品,從早期的「莊子」、近作「衍生物」與裝置作品「山水」完整的向台灣觀眾呈現陳彧凡的創作思路。表現形式上陳彧凡使用當代的藝術表現方法,在精神層面上吸取自於中華文化的土壤。這兩種線索相互的揉和中,集合個人記憶與文化底蘊在抽象跟觀念之間游離,訂立了他獨特的個人創作語匯。也彰顯70年代一輩中國藝術家強調自我個人意識的特徵下,對於當時閉塞的社會政治現實及集體意識的反抗性。這是中國式的前衛、當代,又或許可以理解成新的東方精神。‭(‬文‭/‬姜毓芸‭)‬‬‬‬

關於藝術家

陳彧凡,1973年出生於福建莆田,1997年本科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藝術學院,2007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綜合藝術系研究所。現工作生活於上海。重要個展包括「陳彧凡」(A+ Contemporary 亞洲當代藝術空間,亞洲藝術中心台北二館,台北,2015),「白色之上,黑色之下–陳彧凡個展」(安信信託‭?‬至美空間,上海,2015)、「空間志No.1–陳彧凡、陳彧君」(AYE畫廊,北京,2014),「木蘭溪–不居」分別在2013及2012年於萊比錫與柏林Zhong畫廊展出,並於北京展出「褶曲的時間–2012陳彧凡新作展」(AYE畫廊,2012)、「陳彧凡、陳彧君–木蘭溪」(博而勵畫廊,2011)、「化一」(AYE畫廊,2010)。重要群展包括「不是繪畫–關於繪畫邊界的探索」(台北亞洲藝術中心,台北,2015)、「第八屆深圳雕塑雙年展–我們從未參與」(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OCAT),深圳,2014)、「不合作方式2」(格羅寧根美術館,格羅寧根,2013)、「不一不異–中國青年藝術家實驗展」(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杭州,2013)、「鏡子與影子:中國當代藝術」(印尼國家美術館,雅加達,2013)、「ON|OFF:中國年輕藝術家的觀念與實踐」(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北京,2013)、「韓國光州雙年展特展:Ctrl+N–非線性實踐」(光州市立美術館,光州,2012)、「2011成都雙年展特別邀請展之『日用–常行』文獻展」(成都當代美術館,成都,2011)、「後傳統,放大的切片–第四屆上海多倫青年美術大展」(多倫現代美術館,上海,2010)。現工作生活於上海。

ON-SITE

ARTICLES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