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陈琦 · 巨川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荣幸地宣布将于2023年4月8日至6月4至举办“2023 陈琦 · 巨川”。“陈琦是我国水印木刻的杰出代表,是著述迭出的学者型画家,其代表作既标高了水印木刻的水平,也刷新了水印木刻的面貌。他的艺术创作是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辨,物性精研与精神营构,先锋意识与深度追求的综合体现。近年,陈琦从学科建设及发展的高度对水印木刻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为中国水印木刻的复兴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队伍基础。”[1]
从2013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时间简谱——陈琦艺术展”到2019年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主题展“Re-睿”,以及2022年湖北美术馆“@武汉2022 · 无去来处:陈琦”,他将水印木刻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向世人呈现多样的艺术面貌及充沛的创造力。2023年陈琦启用新字“巨川”,以此开启步入耳顺之年后,更加自由、豁达的艺术创作之路。
陈琦的艺术创作是将感性体验与逻辑思辨完美的统一,“感性体验使其水印木刻尤其是风景题材的作品诗性化,使那些被理性熔铸的图像保持着感性的鲜活与灵动;理性思辨使其版画结构的秩序经营与个性释放和理念表达得以实现。”[2]与许多艺术家不同,陈琦把水印木刻繁复的语言和技术,以及抽象观念活化于具体的创作过程中。不断强化、精进水印木刻本体语言,形成当代水印版画独有的技术与审美范式。进入全球化数字时代,对传统版画技艺与当代科技的融合与实践有着深刻的领悟与认知。“面对数字化时代和版画生态环境的变化,陈琦提出要对版画的本体进行重新思考,重新审视印痕和复数这两个基本概念,并力图在此基础上寻求突破与超越。”[3]数码、激光雕刻等科技的运用,使得陈琦逐步摆脱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借用,进入抽象的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与更自主的创造境地,从而建构起一种新的视觉文化序列,艺术语言逐步跳脱出水印木刻的框架,走向更多元的艺术表达,包括水墨、装置、数字艺术等。陈琦的艺术表现媒介,具有一种超越物性本身的存在。
对时间和生命意义的思考是陈琦艺术创作的主轴,进而延绵出一个理性细微而又感性浪漫的视觉体系。在陈琦的艺术创作中“水”系列持续创作二十余载,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万物》、《如是观》、《般若》、《圆融》给观者以极大的震撼。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所绘制的自然山水,陈琦将西方的图像概念引入画面,具有图像写实般的水波纹宏大、寥廓。通过印版的解构、并置、重叠、交错产生画面。水的多重形态、自然的空间和情境、光影的视觉场域,实现了多个时空的叠印与共鸣。隐显、虚实构成了一个道法自然的、真与幻的诗意境界。在酣畅淋漓的墨线色块的交叠中,体味水之道,道生万物。
“虫洞”是陈琦艺术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符号,源自于陈琦一次古籍翻阅,被书虫啃蚀过的纸张蜿蜒幽深,细密如丝的繁复线条、孔洞,大小不一,启发了陈琦对虫洞无限的想象,多个空间维度在书虫的穿越间连接起来,通过时间隧道,形成宇宙的意义,《时间简谱》系列由此而生。细密如绢丝般精美的线条与大小不一、弯曲幽闭的虫眼形成强烈的时空错构比对,启发了陈琦对书虫无限的想象空间。本次展览呈现陈琦《时间简谱》系列作品包括《自然史》、《观象》、《合璧》、《巨川》,运用的载体涵盖以书籍、玉璧、手工纸、雕塑等。在这一系列作品中,艺术家将“时间”这一永恒、抽象,无法描述的存在,转化为可触摸之物,可观赏之物、可思维之物。
陈琦对水墨语言的探索呈现出精湛的审美格调和精神境界。在作品《夏花》、《秋叶》中尤为注重在画面上营造整体的、宏阔的景象,同时又将笔、墨发挥得恣意随性,水墨肌理与水印木刻完美融合,呈现氤氲化醇的气息。在一枯一荣,一念一界之间彰显万般的美好与生命的轮回。
注释:
[1] [2] 齐凤阁 《陈琦的艺术创作与理论思考》,2022年5月。
[3] 殷双喜《观物致知——陈琦水印木刻研究》,2020年7月。
ON-SITE
ART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