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松
b.1932
1932年生于安徽,1949年定居台湾,曾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迄今,其间曾在美国艾奥瓦大学及威斯康星州之史道特大学任客座教授。1977年当选为国际教育协会亚洲区会长。
刘国松十四岁开始学习传统国画,二十岁改习西画。1956年,从台湾师范大学毕业后,随即创立「五月画会」,发起现代艺术运动,倡导「中国画现代化」掀起现代艺术运动,是现代水墨运动重要的推手,享有「水墨现代化之父」美誉。
1961年,有感于一味追随模仿西洋现代艺术思潮与画风之不当,更基于对发展与宣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烈使命感,刘教授在创作上做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重拾东方画系的水墨媒材,从事水墨的革新,倡导中国画的现代化。对此,大诗人余光中教授撰文称之为「浪子回头」。而刘教授也在此时提出一个至今仍有价值的口号:「模仿新的,不能代替模仿旧的;抄袭西洋的,不能代替抄袭中国的。」
刘国松创建中国绘画新传统的乐观信念,显然带有浓厚的民族思想及爱国精神。这驱使他倡导一种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绘画创作,并将之命名为「现代水墨画」。自八十年代开始,刘国松通过其于中国大陆各大城市的成功展览,积极推动现代水墨画的发展。刘国松使用富于表现性的艺术语言,穷形尽相地描绘中国大陆各地的山水面貌,像其西藏、九寨沟及张家界等系列作品,在在流露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与美术教育家,刘国松享有崇高的名声及深远的影响。他在现代和水墨的双重命题中,不断的实验创作,不拘一格,因而发明了「抽筋剥皮皴」、「水拓法」等等的正字标记,他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正如美国学者高居翰所言:「刘国松属于一个大运动,而这个大运动是未来艺术史家毫不怀疑公认为20世纪后期的一个支配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