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松

b.1932

1932年生於安徽,1949年定居臺灣,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迄今,其間曾在美國艾奧瓦大學及威斯康辛州之史道特大學任客座教授。1977年當選為國際教育協會亞洲區會長。

劉國松十四歲開始學習傳統國畫,二十歲改習西畫。1956年,從臺灣師範大學畢業後,隨即創立「五月畫會」,發起現代藝術運動,倡導「中國畫現代化」掀起現代藝術運動,是現代水墨運動重要的推手,享有「水墨現代化之父」美譽。

1961年,有感於一味追隨模仿西洋現代藝術思潮與畫風之不當,更基於對發展與宣揚民族文化傳統的強烈使命感,劉教授在創作上做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重拾東方畫系的水墨媒材,從事水墨的革新,宣導中國畫的現代化。對此,大詩人余光中教授撰文稱之為「浪子回頭」。而劉教授也在此時提出一個至今仍有價值的口號:「模仿新的,不能代替模仿舊的;抄襲西洋的,不能代替抄襲中國的。」

劉國松創建中國繪畫新傳統的樂觀信念,顯然帶有濃厚的民族思想及愛國精神。這驅使他倡導一種融合傳統與現代的繪畫創作,並將之命名為「現代水墨畫」。自八十年代開始,劉國松通過其於中國大陸各大城市的成功展覽,積極推動現代水墨畫的發展。劉國松使用富於表現性的藝術語言,窮形盡相地描繪中國大陸各地的山水面貌,像其西藏、九寨溝及張家界等系列作品,在在流露他對家鄉的深厚情感。 作為一個藝術創作者與美術教育家,劉國松享有崇高的名聲及深遠的影響。他在現代和水墨的雙重命題中,不斷的實驗創作,不拘一格,因而發明了「抽筋剝皮皴」、「水拓法」等等的正字標記,他的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正如美國學者高居翰所言:「劉國松屬於一個大運動,而這個大運動是未來藝術史家毫不懷疑公認為20世紀後期的一個支配性運動。」

ARTWORKS

西藏系列之六十七—冰川

天山之秋

西藏組曲:雪帽山早春圖

西藏組曲:群嶺頂峰秘境圖

西藏組曲:山圍繞一山高

九寨溝:熊貓海仲夏之晨

九寨溝系列:長海綠意水連天

九寨溝系列:臥龍海春意濃

光環

太空系列:紅日升自五花海

太空系列:水月奇境

藍月圖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