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名 无尽的抽象—冯钟睿个展
艺术家 冯钟睿
展期 Jan. 14-Feb. 26, 2017
开幕 Jan. 14 (Sat.) 4pm
地点
亚洲艺术中心 台北一馆、台北二馆
讲座 时代,画会,冯钟睿
Jan. 14 (Sat.) 4pm(台北市建国南路二段177号)
讲者:
冯钟睿(艺术家)
安雅兰(俄亥俄州立大学杰出讲座教授、美术史教授)
沈揆一(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术史论与批评教授)

无尽的抽象—冯钟睿个展

冯钟睿

本展展出冯钟睿1966年至2016年的35件作品,是冯钟睿在台湾最大规模的个展。开幕讲座时代,画会,冯钟睿,邀请沈揆一(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美术史论与批评教授)、安雅兰(俄亥俄州立大学杰出讲座教授、美术史教授)与冯钟睿对谈。

冯钟睿,今年83岁,出身中国河南省、成长于台湾、蛰居旧金山四十多年,50年代末以抽象水墨为革新的起点,近年作品厚实粗犷,铭刻人生阅历。本展是亚洲艺术中心继2016年“1960-台湾现代艺术的滥觞”群展的延续,再以个展呈现冯钟睿跨越半世纪的创作,进一步审视冯钟睿在台湾画会大时代中的开创性意义,以及创作至今的演变。

1960年代的台湾年轻艺术家组织画会风行一时,冯钟睿所加入的“五月画会”是当时锋头最健的画会之一,画友们频繁交流新观念,将绘画技能提升到创作观念的论辩层次,此时也正是战后现代性在台湾逐渐成熟的年代。现代性在台湾启始得早,与台湾复杂的身世和地理位置有关,因此台湾艺术发展相对于其他华人地区,率先在战后15年蜕变出新的面貌。对这辈艺术家而言“现代性究竟是什么?”始终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或有各自的诠释;对这些漂泊来台的外省人而言,他们共同的生命经验是因战乱而逃离中国转而到台湾定居,同时在台湾接收美国的艺术新潮,或许可以“揣怀着失土或身在异地的漂泊经验,激发出他们抗衡传统的能量”概括,进而认识其时代精神如何统驭一个世代艺术创作者的观念思想。

微观创作者如何各自诠释时代精神,本展艺术家冯钟睿在1964-75年即敢于将抽象这个西方的产物结合水墨本身的文人性格,绘出意境悠远的画面,这是出自抽象与水墨却在固有形式与媒材之外开拓出的又一章。他的画笔是自己发明的棕榈毛刷,1967年起在水墨中加入压克力去改变画面的质感,1975年开始使用画布,1980年代中期加入拼贴技法,1980年代末加入中文字,1990年后在塑料片上涂压克力颜料,再于画布上印出不规则图案,可增加层次厚度亦可调淡渲染,说明他的绘画技巧已相当成熟。冯钟睿在堆栈出的层次上书写文字,刻划出铿锵有力的线条,同时带有天真的气质;或许因为他经历个人与家庭的重大变迁,画上的一段《楞严经》:“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见证了冯钟睿潜心修佛的成果,似是他面对创作与人生8旬的告解,是这般深邃的平静。

ON-SITE
ARTWORKS

1966-49

1967-38

1971-11

1975-37

1982-67

1984-41

1990-20

1990-27

1991-08

2008-17

2011-19

2012-08

2014-35

2014-36

2014-30

2015-1-1

2015-1-4

2015-6-2

2015-11-26

2015-11-28

2016-3-9

2016-3-24

2016-4-7

2016-4-15

2016-4-29

2016-5-19

2016-5-28

2016-6-19

2016-7-27

2016-8-14

2016-9-4

2016-9-23

2016-10-9

2016-11-3

2016-11-20

2016-12-8


 Previous Next